由于集资房建设单位的土地使用权大多是通过bai无偿划拨取得,并未计入房价,单位职工购买这种廉价住房属于员工福利,且无完全产权。因此,单位集资房的出售范围仅限于该单位职工,不包括单位以外人士,不得向单位以外人士出售,除非他们已办理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手续,拥有《建设用地批准书》和《商品房预售许可证》。
此外,因建房政策本身的特殊性和地方规章条例的限制,职工从出卖房屋到取得产权一般要经过一段过渡时期,有的长达数年。还有一些建房的单位往往与购房职工作出限制性约定,要求不得转卖、转让、出租集资房。
所以,购房者须留意,集资房与普通商品房有一定的差别,不要贪图便宜而忽视将来的风险。
法律专业人士提醒,购买指标首先要查清房产性质。例如经济适用房,根据《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》的规定,经济适用房在5年内不得上市。而购房指标转让很明显违背了法律的这一强行性规定,最终将导致合同无效。
注意事项:草拟合同要详细 权利义务要明确
“在签订合同时要使用详细版本,对双方权利义务进行明确,特别是违约责任要写得详尽。”购买前一定要看该单位是否明确禁止外部人员购买,或者转让只限于内部人员之间进行,防止交易后和建房单位陷入无休止的纠纷,因为住房后这样的楼盘物业一般受该单位管理。
“购买别人转让的单位集资房,由于未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书,不能完成法律意义上的过户,所以不能取得物权,若因房价上涨对方反悔,极易造成纠纷。”同时,由于未取得法定物权凭证,不能抵押,物权法上规定的相关权利受到极大限制,“建议签订合同的时候相关条款必须严谨且必须有违约责任,加大对方违约成本。”
对于购买别人转让的经济适用房或者经济适用房购房资格,不建议购买。因现在政府房管部门对该事项审查相当严格,若申请资料造假会被追究法律责任,同时取消购房资格。若在购买该种房屋后,过户需缴纳相当数量的土地出让金以及配套的费用,且要在法律规定的冷冻期后才能过户,风险相当大。
此外,购房属于重大投资,要慎重,要充分了解房屋的性质、结构,是否涉及诉讼、抵押等,不仅要现场查看,还要到房屋管理部门查询相关信息。同时,要区别“订金”和“定金”。
欢迎留下您的意见